人民日报:城镇化不是英超赛程造城运动

 

本报记者 顾仲阳 欧阳洁 付 文

 

  陈锡文委员:谨防当前过分追求城镇化率的现象。要让农民有自由选择权,也让城市有过渡性政策

 

  辜胜阻代表:防止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。做大县域经济,鼓励更多的人“就地城镇化”

 

  1.市民化成本多高?

 

  至少要过就业、住房、社保、子女入学四道坎。人均成本10万元

 

  析

 

  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报告显示,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.37%。相比多年来1%以上的增速,今年预期增长仅0.77个百分点。这是为什么?

 

  “新型城镇化核心是‘人口城镇化’。现在全国城镇人口超过7.1亿,其中1/3没有当地户籍,许多农民进了城却成不了城里人,是一笔很大的欠账。预期增长目标调低,意味着今后城镇化要更多强调质量。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、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委员说。

 

  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究竟有多大成本?陈锡文分析:

 

  ——住房。有关部门调查,52%的农民工住在集体宿舍,47%租住农民房,英超赛程自有城镇住房的仅为0.7%,其中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仅有3%。解决他们的住房,不是一个简单问题。

 

  ——社保。约80%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城镇社保。按某中部城市标准测算,英超赛程表如果把各类该交的社保全部缴纳,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每月要交682元,一年是8184元。全国算起来,每年资金缺口是一个很大数额。

 

  ——教育。目前,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1.25亿人,有1260万在城市上学。只有10%的孩子随父母进了城,现在就让城市的学校难以接纳。今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还会有大量孩子进城,城市该怎么办?

 

  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,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人均成本为10万元。今后20年内,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,至少要40万亿—50万亿元的成本。

 

  解

 

  “市民化=就业+安居+公共服务均等。”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代表认为,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。目前农民工进城难,一方面在于城市“取而不予”,农民工难以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,另一方面是企业“用而不养”,在工资、社保、福利、培训等方面做的不够。“应该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,使基本公共服务逐步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,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。”

 

  “推进城镇化,必须边还欠账边推进。”陈锡文认为,一是要让农民有选择权。纠正一个认识的偏差,并不是不种地的人都要进城,他可以选择城市,也可以说“不”,留在农村。二是要有过渡性政策,让城市接纳农民工有一定缓冲时间。

 

  陈锡文说,至少要过就业、住房、社会保障、子女入学四道坎。目前民营经济吸纳了90%的进城农民工,必须加大扶持,为进城农民工“储备”更多就业岗位。

 

  2.城镇化率实不实?

 

  警惕当前过分追求城镇化率,不能单纯考核人口比例

 

  析

 

  今年各地纷纷提出城镇化率目标,出现一些新苗头:有的地方拆并村庄,搞“造城运动”;有的地方大拆大建,搞“房地产化”……

 

  “当前,过分追求城镇化率的现象值得警惕。”陈锡文说。城镇化应量力而行。不要有水分的城镇化率。

 

  辜胜阻也认为,近来不少地方片面理解城镇化,根源是过度依赖土地财政。以地生财,不惜采取行政手段征用农地,迫使农民上楼,导致土地快速非农化,农民被边缘化。这样的苗头要高度重视。

 

  对于“拆并村庄”,陈锡文表示,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“不提倡、NBA直播热火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以外拆并村庄”。在很多农民新村能看到,新村仍然是空村,年轻人外出打工,新村仍然是留守老人、留守妇女、留守儿童,许多社会问题依然没解决,不符合农民意愿。

 

  解

 

  “实际上,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,打的是土地指标的主意。为的是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中,‘倒’出建设用地指标,这种做法已经突破现有法律。”陈锡文指出,经过严格审批在局部范围的试点,可以封闭运行。未经批准的,必须规范。集中力量修订滞后于现实需要的有关法律。

 

  辜胜阻认为,推进城镇化,要防止“有城无市”的过度城镇化,避免使新市民变游民、新城变空城的“拉美陷阱”;防止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,避免一味追求高速度和规模扩张。

 

  “城镇化前提是让农民先富起来。”陈锡文说,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高峰,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%,还有30%的人生活在农村。如果不把农村建好,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,建成全面小康目标无法实现。

 

  对于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跑偏现象,陈锡文认为,关键要完善指标考核体系。“城镇化需要有指标考核,但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,不能把人口比例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,要把能享受市民待遇的常住人口数量、比重,以及城镇的环境、交通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”。

 

  3.城镇化如何布局?

 

  小城镇人口比例下降,“摊大饼”的城镇化难以持续

 

  析

 

  “十五”规划提出“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”。

 

  陈锡文坦言,10多年下来,结果并非如此。现在全国有接近670个城市,还有近2万个镇。天下足球直播我国小城镇人口占比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7%,下降到目前的20.7%。推进城镇化,许多地方更青睐大城市。

 

  陈锡文分析,“摊大饼”的城镇化建设似乎是经济的,但难以持续。造成的结果是,大城市“城市病”凸显,小城镇缺少吸引力。如此恶性循环,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方向南辕北辙。

 

  究其原因,陈锡文认为,现在的城镇建设规划突破、修改次数太多。国际上一般的城镇规划规定,建设用地不能超过总面积的30%,我国有的大城市已经接近50%。很多城市千城一面。

 

  解

 

  城镇化如何合理布局?

 

  “要坚持两条腿走路:一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,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。二是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和做大县域经济,鼓励更多的人就地城镇化。”辜胜阻说。

 

  辜胜阻认为,对于东部地区,要“做好”城市群,通过辐射能力,把周边的小城镇纳入城市圈内。对于中西部地区,“做多”中小城市,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。

 

  陈锡文认为,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,要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:

 

  一是产业布局问题。这关系到如何引导就业布局和人口布局。“关键是要‘内转下沉’: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产能和新增产能要逐步向内地转移,下沉到地级以下城镇布局。”陈锡文说。

 

  二是要改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基本公共服务相对不足的现状,增强其吸引力,让更多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。